当前位置:首页>>智库信息>>学术活动
学术沙龙第17期—江溯:法律人工智能革命:到底有没有戏
时间:2018-06-15  作者:  新闻来源:科研部  【字号: | |
  2018年6月6日上午,学院第十七期学术沙龙在办公楼检逸时光咖啡厅举办。

  本期沙龙由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溯副教授主讲,主题为《法律人工智能革命:到底有没有戏》。首先,江教授从图灵生平、图灵测试和AlphaGo引入主题,呈现了当代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图景。此后,江教授细致而全面地诠释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主要AI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智能推荐”、“智能金融”、“无人驾驶”、“智能医疗”、“智能超市”、“智能机器人”方面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江教授分析了人工智能兴起的三大前提性条件——“大数据”、“计算能力”与“深度学习”。他认为,大数据关注的是相关性而不关注因果性;运算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数据处理的效率,这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深度学习已经从监督学习过渡到无监督学习,这是大数据处理的技术保障。最后,江教授分别就“智慧法治”、“法律教育”与“法学研究”等三方面,对智慧立法、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智慧法务、传统法律教育的转型、法学研究主题及其方法等具体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和见闻,一一作了独到地阐释,对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和革新充满期待、抱有信心。

  在与谈环节,国家检察官学院沈海平教授认同江溯教授提及的人工智能概念,也同时对人工智能的应用、特别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充满期待。尽管如此,沈教授认为应该评估和防范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审慎地考虑人工智能在技术、文化、伦理等不同层面的限度,以及人工智能对现行法律秩序所带来的负面冲击等问题。
  国家检察官学院赵丹副教授则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隐忧:其一,大数据公司逐渐参与到立法和司法之中,如何规范其行为,并确保其遵守司法伦理?其二,人工智能改变了人类交往方式,客观上弱化了人的社会属性,人与人联结的原子化,是否属于一种伦理上的困境?其三,如何评估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利弊,即更多便利、自由,还是更多奴役、压迫?
  国家检察官学院宋京霖讲师就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中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智能辅助系统研发的经历,分享了个人心得。

  此次学术沙龙由中国检察官杂志社岳向阳总编主持,黄河院长、杨迎泽副院长、徐鹤喃副院长、学院教师、内设机构研究人员等30余人参加。
  公告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4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国家检察官学院2024年度科研项目选题建议征集公告
·国家检察官学院2023年度科研项目立项公告
·国家检察官学院与香港大学合作项目2024年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研究生招生通知
·2022年度国家检察官学院决算
·国家检察官学院2023年度科研项目申报公告
·国家检察官学院2023年度预算
中国检察教育培训网络学院
政法要闻
学院动态
特色讲堂
智库信息
走近校园
学员园地
 
地址:沙河校区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百沙路9号 香山校区 100144 北京市石景山区香山南路111号
京ICP备15056427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